畢竟老娘本業(?是寫偶像團體,(這蝦毀本業)
當然要來寫一下的啊!
TVBS周刊NO.850
2014/2/13
回顧2013年,
我們看到更多熟悉的年輕面孔參與韓劇演出,
這些熟悉的臉平常出現在五光十色的舞台上賣力歌舞,
現在他們個個穿上演技外衣,遊走在韓劇角色中。
當韓劇碰上KPOP偶像,
是目前韓國螢光幕的當紅趨勢,
也是韓流持續搶佔海外市場的一大重要關鍵因素。
韓流的轉變
第一波:韓劇韓流 → 亞洲制霸
不可諱言,
21世紀初期的韓劇熱潮將韓國文化深植到全亞洲的觀眾心中,
因此造就了第一波韓流以及韓國影視文化商品的熱銷。
2004年,
在全亞洲女性們盯著電視機裡的悲情韓劇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時,
韓國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他們僅次於汽車工業的第二大出口創匯產業,
同時也在國際文化市場達到3.5%的佔比,擠身一躍為世界第五大文化產業強國。
在這個韓劇於亞洲初紅乍紫的年代,
歌手與演員的分界還非常明顯,
不同領域的藝人除了脫離原先身分之外,
很少演歌雙棲成功的案例,
歌手RAIN與偶像團體《神話》的隊長ERIC算是其中的少數,
但由於近年來KPOP旋風席捲全世界,
加上偶像團體整體實力的提升,這種現象開始出現一些變化……。
第二波:偶像韓流 → 進軍世界
過去在韓國有一不可言說的演藝圈隱性階級,
同樣是藝人,除了紅不紅,
你混哪個業界,也隱約可看出地位高下的分別。
怎麼說呢?
其實在韓國普羅大眾心中,
普遍認為能演好電影的才是真演員,
因此「電影演員」的地位明顯比其他藝人來得高,
這應該與電影的藝術成就較高有關;
再來則是韓流初期打出一片天的「韓劇演員」;
接著大概是藝能界的「MC」主持大哥大姊;
最後才是「歌手」,
而歌手中最不被大眾當回事的,大概就屬「偶像團體」了,
平均收入也最少。(偶像們哭哭)
沒想到創造第二波韓流的,
會是現在讓全世界都跟著歡快起舞、本人戲稱為「偶像韓流」的KPOP,
(雖然KPOP第一強者PSY大叔不是偶像團體成員,哈!)
隨著近十年來世界網路的發達與YOUTUBE的盛行,
2011年開始,韓流輸出開始倚重KPOP,
當年韓國文化產業總收入為83兆韓元,
約占當年韓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6.5%,
而其中又以源源不絕如工廠生產線般不斷冒出頭的偶像團體所帶來的利益最為驚人。
第三波:韓劇x偶像 → 當紅趨勢
憑藉著這股KPOP風潮,
「偶像」這個身份在愛國心強烈的韓國大眾心中地位得以逐漸提升,
能見度與國民好感度也顯著增加,
大家都知道,想要提升認知度與未來發展性,
第一目標當然就是進軍電視劇!
而偶像必備的外貌與原有人氣所帶給他們的正是絕佳的機會,
於是這批生力軍,在本業的歌手職務之外,以熱情努力的態度嘗試投入各式不同範疇的演藝活動。
在第一批韓流演員們逐漸衰老但新生代專業演員大多還不成氣候的時間點,
試圖進軍戲劇圈的偶像歌手恰好適時地填補了這個斷層缺口,
因此自2009年韓版《流星花園》熱播,
以深情男二智厚學長一角捧紅當時SS501的隊長金賢重之後,
偶像軍團大舉入侵電視劇的趨勢更為明顯,
這個現象在去年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橫跨2013全年度,有偶像參演的劇集隨便數數都有20部以上(註)。
※註:
《電視劇帝王》
《清潭洞 愛麗絲》
《大風水》
《野王》
《那年冬天風在吹》
《熱愛》
《想你》
《七級公務員》
《田禹治》
《IRIS 2》
《當男人戀愛時》
《黃金彩虹》
《學校2013》
《廣告天才李太白》
《職場之神》
《Medical Top Team》
《未來的選擇》
《繼承者們》
《總理與我》
《Miss Korea》
《天命:朝鮮版 逃亡者的故事》
《刀與花》
《期待戀愛》
《我的女兒瑞英》
《天狼星》
《Shut Up Family》
《一絲的純情》
《加油, Mr. Kim》
《乘著歌聲的愛情》…等。
「演技派偶像」攻城掠地,搶佔韓劇演員名額。
對藝人本身而言,
偶像歌手生涯短暫,如果可以透過戲劇順利轉型,未來的演藝之路將會更寬廣,
同樣地,若站在製作方的立場看來,
偶像的人氣對電視劇的關注度有著絕對性的加分效果,
我想甫下檔的《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繼承者們》可說是其中一例,
九位年輕演員中有三位是現職偶像團體成員。
再加上海外版權的銷售能力,
讓劇組更樂於採用偶像做為主要演員。
不過凡事皆有一體兩面,
顯而易見的壞處是這批歌手出身的業餘者嚴重擠壓了年輕專業演員的生存空間,
另一方面,
擔負起主演重責大任的偶像明星們,演技水準也經常遭受質疑,
憑藉《向大地頭球》首度挑戰演技卻鎩羽而歸的東方神起成員鄭允浩,
在討論偶像演技時就經常被提及。(不要怪我拿出來講,誰受得了!)
去年於《野王》中再度出任重要角色,
一開始也是被罵得慘兮兮,不過起點低進步程度就越明顯(喂),後期總算扳回一些顏面。
不過當然也有演出頗受好評、被認可為「演技派偶像」的人,
其中以《成均館緋聞》及《屋塔房王世子》一舉打響演員名號的JYJ成員朴有天發展最為成功,
接續的兩部作品《Miss Ripley》、《想你》皆因表現不俗受到讚賞。
另一位異軍突起的ZE:A成員任時完,
因為在國民電視劇《擁抱太陽的月亮》飾演女主角哥哥少年時期而備受關注,
被評點為具有大勢演員的潛力。
女演員部分,
Miss A秀智「國民初戀」魅力無法擋,
可說是去年的人氣冠軍,在《九家之書》中演技不足之處依然被提出討論,
但在安全範圍內過關,依然大受歡迎。
少女時代的潤娥透過14周收視冠軍的日日劇《你是我的命運》累積不少婆媽粉絲,
成功拓展認知度,
在《愛情雨》中更展現分飾兩角的演技實力,
雖然收視慘敗卻意外地獲得不錯的評價。
此外還有《請回答》系列韓劇中表現亮眼的鄭恩地和閔都熙,
她們的演技發展都十分令外界期待。
請回答1997中鄭恩地自然演技受肯定。
列一下參與韓劇演出的偶像們,
我知道還有很多,但就一團選一個出來放就好不然表太長。XD
KPOP勢力打破隱性階級,雙管齊下跨足戲劇圈。
台前的偶像們努力爭取認真演,
幕後的經紀公司當然也不能閒著,
除了拼命將自家偶像推去試鏡取得角色之外,
更是合縱連橫樣樣來,積極進行投資、發展戲劇幕後製作相關業務,
畢竟要是幸運搭上當紅韓劇,參與的自家藝人身價也將跟著水漲船高。
因此小型經紀公司在資本有限的情況下,
經常選擇OST(戲劇原聲帶)專輯製作,
通常受歡迎的OST音源能夠為公司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
因此以音樂本業跨足戲劇圈是入門的第一步。
而擁有雄厚背景的大型娛樂公司則是直接以製作公司型態包下整個電視劇的製程作業,
早期的CCM公司(Core Contents Media)、DSP娛樂都曾製作出膾炙人口的韓劇。
曾在2011年蔚為話題的是JYP娛樂跟KEYEAST的聯手企劃合作,
兩大經紀公司成功產出一檔收視亮眼的偶像韓劇《Dream High》,
→【 K-Drama 】偶像演偶像的青春成長劇《Dream High》
(最近因為金秀賢應該很多人會回頭翻這部出來看)
不過要稱動作最大則非造星工廠SM娛樂莫屬,
雖然SM娛樂過去所製作的電視劇檔檔失敗還都難看得要死,(失禮)
此次為發展電影電視產業投資成立SM C&C(SM Culture & Contents),
還併購了演員張東健所創立的經紀公司AM娛樂,
接下來應該比較值得期待…吧?(歪頭)
對了,除此之外,
這兩年賺很大還搬新大樓的FNC娛樂也在2013年首度嘗試投入電視劇製作領域,
參與了韓劇《未來的選擇》製作,兩位男主角都是FNC自己人。(脫離不了戲很難看的命運)
對這些大手筆投資戲劇製作的娛樂公司,
我只能語重心長地說…一齣好看的戲劇,單靠偶像演員的名氣無法成事,
優良的劇本與製作才是根本啊!(遠目)
如我們所見,
幕前幕後兩股強大的KPOP勢力,
正對韓國電視劇製作環境帶來極大的影響,
接下來還會出現哪些有趣的演變,
我們就當追ON檔一樣繼續看下去吧!